跳到主要內容

現代驅魔師(THE RITE)

寒假的時候(2/12),和大學友人聚餐。當聚餐完畢,正閒得沒事做的時候,同學提議看電影,只是要看那一部,當時沒有定論。於是從台大後面走向台大正門,打算去東南亞戲院看看情況再做決定。

其實我也沒有絕對排斥購票觀賞《雞排英雄》。記得看過新聞簡介說,即便觀眾不一定因為有王彩樺就購票去電影院,但絕對會因為王彩樺而記得《雞排英雄》。這部庶民電影已經營造了豐厚的票房,我想來日有機會再來看看好了,由於東南亞戲院電影的播放時間不利於我們接下來的行程規劃,於是一行人(真是好、曾可可及我)前往不遠處的百老匯影城,看看有沒有適合觀賞的影片。

上次來到百老匯影城是為了看《父後七日》,本來也是排定要去東南亞看的,豈知在我們觀賞的前一日就下片了……為了響應支持國片,即便放映廳變小了,也要來支持一下,看完之後,對於經歷過這類民俗儀式的我和真是好,真是心有戚戚焉。

隨意擇定觀看《現代驅魔師》純粹是個偶然。一來,哪部電影由誰主演、在演什麼,我們都沒有做功課,只能走馬看花。二來,這一部的播放時間我們都能接受。於是等待期間感謝曾可可的飲料招待,持續討論著研究所裡,「圍城」裡面的人的瑣事。時間到了,便入展映廳,看看這部電影葫蘆裡在賣什麼藥。

對於天主教的信仰,雖然和我從小的家庭習慣沒有關係,但幼時常被拉去教會做禮拜、高中時也研究了一下天主教教宗(詳見本部落格天主教第264任教宗 若望保祿二世),所以對於這類信仰議題,是有些感興趣的。

電影的細節我就不方便透露太多(其實是偷懶不想打了……),但對於「信仰」這玩意兒,有了更深的體認。劇中主角生於一個殯葬家庭,他不是選擇當神父,就是繼續傳承家業當禮儀師,最後他選擇了神父,但又類似無神論般,不認為有上帝與魔鬼,直到他遇見了一大堆事情之後,他終於接受了信仰,現在成為一位傑出的神父。萬物有靈,冥冥之中本來就有很多不是科學可以解釋的現象,雖然我們接受了高等教育的澆灌,仍無法否認有這樣的情形。存在著一些敬畏,不要犯天下之大不韙,親民愛物,禍自遠離。

這部電影對我最大的啟示,或許在於「公平與正義」真的存在嗎?我和劇中的神父一樣,開始懷疑真的有「公平與正義」,為何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不公不義?在追求正義的過程中,為何會有親密的人站在敵方捅你一刀?我棄文從法,不就是要追求「公平與正義」嗎?現在的法政制度,真的可以達到我的理想嗎?

不過,在實踐的過程中,種種觸機與試煉都是考驗信仰的槍林彈雨,只要堅持下去,「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古諺,或許才是人一生的追尋該擁有的信仰。

不必奢望人定勝天,但只要有恆,愈挫愈勇,「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來」,這把這些風雨當作人生的一段波浪吧~希望不多時,「也無風雨,也無晴」。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雨神眷顧的平原〉簡媜

蘭陽平原 以前對於課本選簡媜的課文,選了標題響亮的〈水經〉,內容則是有「在頂樓癱瘓一個星期」、「白開水好.好.喝 ── 」這種令人有點無言的文字,並對為何要選這篇感到困惑。 新課綱課文改從其散文集《微暈的樹林》中,選了〈雨神眷顧的平原〉,看得出她對故鄉的無限眷戀,誠摯的文筆讓隧道另外一端的我,似乎已經打破隧道的地理阻隔,以前我的心遺留在指南山麓,現在又多了一塊,雨神眷顧的所在!

以多元文化主義分析顧玉玲《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p.142-260

最近得知108新課綱國文選文已有版本選錄顧玉玲〈俊興街二二四巷〉,正出自兩年前我曾經讀過這本涵蓋多元文化主義,並以移工及勞動權為主題的好書 《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 ,茲將當時所撰心得予以分享。 在閱讀 《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 之前,「逃逸外勞」這個詞彙仍是在網路新聞上隨時有最新新聞的關鍵字,例如今年三月在中國時報「地下仲介猖獗 逃逸外勞逾5萬」一文內,即提到:「美國公布人權報告指控臺灣歧視外勞,據勞動部資料統計,行蹤不明的逃逸外勞,2016年已有5萬3734人,但同年僅查獲2萬678人,勞動部估計,平均每100名外勞,有4人會逃跑,目前至少有超過5萬名逃逸外勞藏匿國內,從事非法打工,也影響治安。」[1]勞動部簡約的說法,立刻說外勞們「也影響治安」,讀了指定讀物後更是感慨良多,因為勞動部的發言,正好坐實官方也在歧視外勞的事實,距離作者撰寫本書約莫近10年過去,似乎也沒有太多改變,難怪美國的人權報告會如此定調,也不足為奇了。 顧玉玲《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一書,故事主軸涉及 群體成員身分(group membership) 為「外勞」的菲律賓人士,外勞在臺灣沒有被善待之現象,有:被仲介剝削、被雇主控制、被視為野蠻人、扣留護照與押金、強迫儲蓄、不自由等情況。本次閱讀範圍,主要是中第二部分〈漂浪之歌〉及第三部分〈問長路〉,這兩部分主要講述一群NTN(逃跑外勞)的故事,外勞之所以逃跑,的確有少數人士被繁華的臺灣社會給誘拐(例如第233頁以下,臺籍重度脊隨身心障礙者令狐楚之外勞伊達,雇主善待伊達卻遭其拋棄),但絕大多數,都是受不了雇主的 馬克思(Marx)「階級剝削」(exploitation) [2]——輕的像超時工作[3]及沒有休假[4]、強加不合理之工作[5],重的有性騷擾(如第142頁以下長期被雇主性騷擾之女孩),甚至有性侵(如第143頁被性侵一整年還被誣指偷一千元的尤莉)等等,工作的繁重危險,基本人權飽受侵犯,尤其在合法前提下,現行法制形成雇主、仲介及外勞三者間之緊密連結,有時候淪為「弱弱相逼」[6]之窘況,往往造成「雇主可以換工人,工人不能換老闆」之不自由狀況,外勞擔憂來臺前付出大筆仲介費將化為烏有,而無法與雇主、仲介對抗,尤其「不良」的雇主更是充滿階級與種族之歧視,為了剩餘價值最大化剝削外勞,使得外勞儼然成為奴隸,形成勞動異化(

《阿罩霧風雲Ⅱ:落子》影評

李崗監製、許明淳導演的《阿罩霧風雲Ⅱ:落子》,這部電影主要透過臺灣「阿罩霧( Attabu ,今名霧峰)林家」 [1] 三位主要人物:林祖密 [2] 、林獻堂及林正亨的經歷,重現在兵馬倥傯的大時代中,渠等根據自己信念抉擇人生的下一步,而有不同的際遇及後果。其中,林家下厝系的林祖密選擇前往中國大陸,投入國父孫中山革命志業,最後不幸遭直系軍閥孫傳芳下屬張毅殺害;林家頂厝系林獻堂在臺灣扛起家族責任,並成立「臺灣文化協會」,以文化致力啟蒙;林祖密之子林正亨則選擇投身共產黨,爾後在白色恐怖時期於馬場町遭到曾經投效的國民黨政府槍決。片名「落子」來自圍棋術語,呼應林獻堂本人熱愛圍棋之故,此命題點出歷代臺灣人當局者迷,以為是棋士,殊不知只是列強操控下的一顆棋子 [3] 。 電影中呈現日本政府對臺灣強而有力之統治,行政、立法及司法三權皆由臺灣總督府所掌控,這些涉及殖民時期臺灣的政治制度運作,有關行政部分例如總督府初期的統治策略採兩面策略:亦即籠絡士紳的懷柔,又選出保正甲長嚴格監控臺灣人民 ; 司法部分則有林獻堂等人為「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之後引起的「治警事件」而遭到司法審判的部分。另外關於選舉部分,亦提到 1947 年陳儀宣佈暫緩臺灣地方選舉的史實。 此外,當中國大陸遭軍閥割據時,國際間「民族自決」興起,林獻堂遂主導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有關民族自決部分,與國際政治密切相關,係指依據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在沒有外部壓迫或干擾的情況下,人民可以自由決定他們的政治地位,並自由謀求他們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 日本在殖民時期推行同化政策,及後期演變成皇民化政策,涉及政治文化及政治社會化的議題。林獻堂在皇民化政策尤烈之際,仍創辦「霧峰一新會」傳承漢人文化,顯見其不忘本之心志。 而國共內戰過程中,林正亨政治社會化的過程亦耐人尋味,其之所以從國民黨變成共產黨的心路歷程實值得探究。林正亨曾效忠國民黨政府,卻在滇緬作戰時,身負重傷未得到部隊的妥善安置 ; 寫信給蔣中正,希望表彰父親林祖密之義行則未獲回覆。從而,像棄子一般的林正亨選擇投靠共產黨的妹妹林雙盼。尤其在滇緬作戰時,曾經從死去的日軍身上搜出日本太陽旗,上寫著「臺中師範學校」,以及臺灣鄉親的祝福,本為同根生,在異地卻相煎何太急,這是何等地諷刺?這令林正亨不勝感慨,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同胞相殘窘況,可肇因於 1942 年臺灣實施陸軍特別志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