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鬼怪、魔神仔的文化人類學研究


壹、緒論

貳、瑪麗‧道格拉斯《潔淨與危險》(Purity and Danger)理論概述

參、鬼怪、魔神仔之概述

肆、鬼怪、魔神仔之污、淨分析

伍、結語


壹、緒論

本文主要採用理論為:瑪麗‧道格拉斯(Mary Douglas),〈污染象徵秩序〉,收於:Jeffery C. AlexanderSteven Seidman,《文化與社會》(Culture and Society),吳潛誠編(台北:立緒,1998),頁186-193,合先說明[1]

本文的研究主題主要涉及宗教人類學研究,蓋此領域研究涵蓋以下概念,包括:純淨與污染(包括飲食與身體接觸的禁忌)、犧牲獻祭、入會儀式、通過儀式、異象追尋、朝聖、神靈附身、先知、學習、祈禱與道德行動[2]。而本文特別關注的「鬼怪、魔神仔」案例,則除了純淨與污染外,更擴及到異象追尋或神靈附身等領域。

貳、瑪麗‧道格拉斯《潔淨與危險》(Purity and Danger理論概述

道格拉斯指出,對污穢的古老看法為:「污穢是脫序的事物。」污穢涵蓋了所有被制度化系統排斥的事物,污穢是象徵系統分類下的副產品。其定義汙穢為「錯位的事物」(matter out of place),而且是在秩序管理的過程中,所需要摒除不合宜的成分。而這樣的象徵,不僅是一種身體上或物質事物上的秩序,也包括對時間與空間的規範象徵秩序的創造與確立並不總是存在,異例與模糊性往往挑動著新想法[3]。作者認為污穢是相對性的概念,如鞋子不髒,但放到餐桌便是骯髒,認知早就被先驗所決定,感知主體在所有感官刺激中只選擇我們所關心的,我們所關心的又是被尋求規律的傾向所主宰。

透過感知,每個社會有其獨特的分類,進而建立了一套模式或者建構了一套秩序,換言之,每一種文化中都存在一些關於自然秩序的概念,而所謂的自然秩序是一種分類系統,它能讓我們充分理解身邊的世界。而這個分類系統,至少包括兩種系統:社會的準則,亦即什麼可做什麼不可做,並不只是規範行為,還更基本地將事實區分為形式與結構,即構成人類基本思想的形式;規範存在更根本的層次,是事物根本的定義,這獨立或先於道德判斷[4]。但隨著學習過程或認知上的轉變,模式也會有所改變,既定秩序將發生變化,這些改變使得原有的認知結構必須做修正,有所限制的秩序受到擾動。特別是任何一種這樣的系統都不可避免地面臨著挑戰——有些「異常的事物」無法被劃分進任何一個類別之中,如果一個異常的事物違反了自然秩序和規律,人們就會憎恨它,產生骯髒、不潔或偏差等負面符碼。

道格拉斯更指出,具有邊緣特質之事物具有危險性,因為它們同時處於「內」與「外」兩邊的中介(即非此非彼,同時又為此為彼),若比擬之社會結構中的邊緣,其身分是最具模糊性、也是最為反常與具威脅性的事物,舉例而言,人體的孔道是具有以上的邊緣特質,因此與身體的排泄物如經血、尿、糞便[5]等,都被社會視為不潔的負面代表,這類象徵秩序外的反常之物,進而被轉譯為不潔的負面符碼,需要嚴格的禁忌(taboo)來控制它。[6]這種禁忌、避免不潔淨、預防污染的概念,表現在民間信仰習俗中以身體空間來象徵社會空間最為明顯[7]。例如以「月經禁忌」為例,在撰寫本文的過程中即找到許多相關文獻[8],許多文化均有以相似的禁令或方式,來進行隔離或控制,最近如201612月,尼泊爾西部阿查哈姆(Achham)區的村落,一名15歲少女蒂魯娃(Roshani Tiruwa)月經來潮,因為被傳統印度教習俗被視為「不潔」,而被要求待在戶外的簡陋小屋裡,直到經期結束,卻不幸窒息而死的國際新聞[9],依然歷歷在目。

另外,近來讓世界「看見臺灣」的新竹光復中學納粹事件,納粹已經被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是不潔的「大屠殺」象徵,例如二次大戰時期美國決定要否使用原子彈進行轟炸,當時也淪入與納粹主義間的污染類比關係[10],但納粹在原先概念內並不是不潔的,而是因為後來人類反省戰爭的殘酷,才把這不符合現行主張和平的社會系統內之成分屏除,並將納粹視為危險而當作禁忌,不再宣揚,處於地球村的臺灣高中生若無此敏感意識,怪不得貽笑國際了。

參、鬼怪、魔神仔[11]之概述

《論語・雍也第六》有載: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傳統華人對於鬼神的概念,深受孔老夫子影響,認為對鬼神要心存敬畏,但又不生邪念去招引追求,就是「智」。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卻有不同的想法,如最近新聞報導有四百多年歷史的瑞典卓寧霍姆宮(Drottningholm Palace),73歲王后希利維亞(Queen Silvia)親口證實,半夜常傳出靈異事件,皇宮內不時有阿飄出沒,不過形容這些鬼都非常的「友善」,還歡迎大家一同到皇宮直擊、體驗[12]。但以多數案例並以臺灣為關懷焦點,鬼還是屬於不潔的事物,這原因或許肇因於「死亡」在許多文化內被視為是不潔淨的,例如電影《禮儀師之奏鳴曲》中男主角納棺師的身分被被身旁的人(包括太太)得知時所作出的批評及厭棄反應[13]即屬之。

人類學者Arthur Wolf曾以神、鬼、祖先三個一組的簡明觀念來說明臺灣民間信仰的體系[14]。這三個超自然信仰對象,與現實社會三種人各成對應:神明代表官員,祖先代表親人,鬼則代表外人或陌生人。其中,神及祖先不論是基於神聖崇敬或情感親近,鮮少有案例將其視為不潔者,雖然認為人死為鬼,惟基於飲水思源的崇敬,往往把祖先轉化為神明,但「鬼」多半會被視為不潔的象徵。然而,這樣清楚的分類系統卻無法完全涵蓋臺灣人信仰的所有對象,當長輩告誡小孩不要到處亂跑否則會被魔神仔、「lahsap miha」(骯髒物)抓走,抑或迷途老婦在山中失蹤多日卻奇蹟生還,可能是被魔神仔附身或勾引而走向偏僻處,或在印象中有魔神仔相助而能生還等現象,此類案例涉及的魔神仔、「lahsap miha」(骯髒物)就無法用神、鬼、祖先這樣簡明概念來劃分。

而所謂的魔神仔(Mô͘-sîn-á),又稱無神仔、亡神、魅神、魍神、芒神、毛神仔、墓神仔,是介於鬼與怪之間的一種似鬼非鬼的存在。他的特徵在於矮黑多毛,喜愛作弄人類,較少傷亡者的出現,又害怕聲響,易受到驚嚇而逃跑,且未受人類祭拜崇奉。這樣的物怪,被視為不潔的象徵,但在臺灣島內其實不只是物怪會被視為不潔,有些生物也會因為特殊脈絡而成為不潔的象徵,例如蘭嶼達悟族因為不食海龜肉,對海龜存有許多忌諱,例如古調內唱出「海龜爬過芋頭田」就代表水芋收成不好除非旅客要求,當地人晚上少有帶旅客去看海龜生蛋等禁忌[15]

綜上,可知華人對於神及祖先並無污穢之感,但對於鬼怪、魔神仔這類無法完全歸納為鬼類之精怪,多半視其為禁忌、是不潔的,其污、淨分析詳如後述。

肆、鬼怪、魔神仔之污、淨分析

鬼怪、魔神仔之所以被認為是禁忌,是不潔的污染符碼,或許可以從許多鬼怪、怪獸電影中瞧見端倪,吾人可以發現在不同文化下,觀眾對於鬼怪的感覺皆是毛骨悚然,甚或不寒而慄。而這樣的詭異感覺,往往基於所謂的怪獸,是破壞自然秩序之邪惡生物,他們不僅僅令人害怕,更會令人驚駭[16]。在日本宮崎駿的動畫「神隱少女」裡,不僅和「被魔神仔牽去」有異曲同工之妙外[17],其中也有類似的污染系統,其中有一個叫「腐爛神」的角色,滿身泥巴和垃圾,發出惡臭,在千尋用藥料為他清洗後,眾人才認得出他原來就是潔淨脫俗的河神[18],本例更可反映出所謂的污染及潔淨只有一線之隔,污染的鬼怪令人作嘔,變成潔淨的河神,其實都是人類的社會分類系統所由致。

要理解鬼怪這種生物,以及之所以造成人們心神不安的理由,紐約市立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哲學家諾埃爾·卡羅爾(Noël Carroll1990年出版的《恐怖背後的哲理》(The Philosophy of Horror[19]一書,套用道格拉斯的理論,其指出怪獸應該滿足兩個條件:它能給人帶來:身體上的威脅,和認知上的威脅,其中認知上的威脅更為重要。其推論過程在於,身體上的威脅意味著怪獸會襲擊人類,導致受傷或死亡,而認知上的威脅,則呈現道格拉斯理論中的「不潔」。換言之,認知威脅意味著某種生物的本質屬性違背了全社會普遍接受的分類法則,而這種分類法則正是我們用來幫助自己理解世界的工具。舉例來說,殭屍和吸血鬼能帶來認知威脅,因為它們既是活著的生物,也是死了的生物,橫跨兩種類別。[20]

在道教的相關文獻中,其實有很多鬼怪存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並沒有對人有實質上的傷害,他們的身分卻無法被定義[21]。這些鬼怪既然不會對人有實質上的傷害,就沒有前述的身體上的威脅,但為何還是存有認知上的威脅,而讓人們認為彼等不潔而危險?因為他們正處於過渡階段,他們從一個狀態過渡到一個狀態,處於過渡狀態者本身處於危險之中,並且對人發散危險[22]。正因如此,所有鬼怪幾乎都蒙上了不潔的象徵。

臺灣長輩常常將鬼怪、魔神仔視為污染、不潔,告誡囡仔不要亂跑,否則會有「被魔神仔牽走」的危險,這背後存在的社會分類系統,本文以為或許就在於社會的「和諧」,學者林美蓉、李家愷認為魔神仔傳說正提醒了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密切,人類一切作為都會影響到大自然[23]。本文以為人類是理性的動物,長輩以「會被魔神仔牽走」來告誡囡仔,背後主要意義是要傳達「敬鬼神而遠之」的思想,告訴囡仔要不能亂跑,自然可以趨利避害。

而這個系統之所以重要,佐以社會學的觀點分析,本文認為從結構/功能論出發,有三點分析:
⑴   提供一些解答,以回應人生中難以解答的問題:在山林走失多日的老人大抵無恙,可能是因為魔神仔冥冥之中的協助。
⑵   提供給個人或社會一個倫理或倫理導引(包括區辨禁忌存在):告誡囝仔不可亂跑,否則會被魔神仔抓走。
⑶   可以使人們對於未來有所希望:走失的老人可以藉由魔神仔冥冥之中的協助,而認為必能脫困,因此減少能量及水分消耗,等到救援人員抵達救援。

至於從批判/衝突論加以分析,從魔神仔此社會現象,反映出社會上的老人及小孩沒有獲得妥善照顧,亦即社會安全網尚不夠綿密防止老人或小孩離開安全環境,從而發生老人走失及告誡小孩不能亂跑的情況。

綜合上述分析,可知將鬼怪、魔神仔視為污染、不潔之社會分類系統依舊重要,因為隨著時代演進,臺灣處於高齡化社會,更將處於「超高齡社會」,不僅老年人口激增,長期照護需求更顯尤烈且隨著經濟需要,現在社會多半是雙薪家庭,鮮少有全職家庭主婦或主夫,蓋一人薪水不足以持家,而小孩子的照顧對職業父母親而言亦得更費思量。而鬼怪、魔神仔這個污染分類系統,依舊有存在的必要,世世代代對其投資,將其成為我們社會中的「先驗」知識,均有助於社會和諧穩定狀態之維持。

伍、結語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科學論者總是對類似傳說嗤之以鼻,紛紛以醫學觀點分析那些迷途荒山數日的阿嬤之所以得救的原因,並指出這些失蹤者並非因魔神仔原因被勾引,相當可能是因為失智症等因素而迷失,而他們有這些奇特經歷,可能是迷失者憑藉信仰與過去生活經驗所生成之幻覺,這樣的說法如果發揚光大下去,鬼怪、魔神仔被視為污染的指認系統或許將不復存在,但事實上不論在臺灣鄉間,甚至國外,依然存有許多這類神秘經驗(包括神秘感知、遇著神鬼靈:見著神或鬼、附身[24]),甚至層出不窮,在科學及醫學無法提出實證反駁每一個個案之前,這樣的污染分類系統依舊存在,甚至可能永遠存在。



[1] 道格拉斯與宗教議題相關的另外一本權威著作為《自然象徵:宇宙觀的探索》,就控制性宗教及歡騰性宗教等有精闢的論述,簡介可參:趙金虎,讀瑪麗‧道格拉斯《自然象徵》——兼談兩個版本的差異,收於:王銘銘主編,中國人類學評論(第18輯),2011年,頁79-113。關於《潔淨與危險》之另外一篇導讀文章,可見趙金虎,讀瑪麗‧道格拉斯的《潔淨與危險》,收於:王銘銘主編,中國人類學評論(第14輯),2010年,頁228-247
[2] 科塔克(Conrad Phillip Kottak)著、徐雨村譯,文化人類學:領會文化多樣性(第15版),巨流,2014年,頁368
[3] Laura Desfor Edles著、陳素秋譯,文化社會學的實踐,韋伯文化,2006年,頁43-44
[4] Robert Wuthnow等著王宜燕、戴育賢譯,文化分析,遠流,1994年,頁92
[5] 身體作為可以象徵任何有界系統(bounded system)的模型,「潔淨污染」的辨別法則也是如此。屎尿之所以可「惡」,正因為它「露」出於身體的界限,逾越了「內外」的規定,觸動一般人對於自我(身體、家庭、社會、國家)之界限的焦慮。參考:劉正忠,違犯‧錯置‧污染-臺灣當代詩的屎尿書寫,臺大文史哲學報,第69期,2008年,頁176
[6] 參考:Jolie.越界旅行,月經現象之初探:以台灣地區的漢人婦女為例,網址:http://quintinyang.net/joliewp/?p=14(最後瀏覽日:2017/01/07
[7] 李亦園,社會變遷與宗教皈依,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56期,民國72年,頁7
[8] 如:李金蓮,女性、污穢與象徵:宗教人類學視野中的月經禁忌,宗教學研究,2006年第3期,網址:http://ipub.cqvip.com/doc/726x6s82zhdikif7.html最後瀏覽日:2017/01/07);張小紅,污染力與女性:人類學視角下的月經禁忌——基於閩南山河村的考察,昌吉學院學報,2014年第2期,網址:https://core.ac.uk/download/pdf/41453720.pdf(最後瀏覽日:2017/01/07);張小軍,女性與宗族,網址:http://www.cuhk.edu.hk/ics/21c/media/articles/c037-199607015.pdf(最後瀏覽日:2017/01/07),本文主要探討女性被視為污穢的相關論述;謝聰輝,女有所歸——台灣冥婚儀式的文化意義,網址:http://www.pamai.net/article/4972934436/(最後瀏覽日:2017/01/07謝世宗,性別圖像與階級政治:否想施叔青《香港三部曲》,中國現代文學,第19期,20116月,網址:http://www.tl.nthu.edu.tw/files/writing_journal/160/58_63e66648.pdf(最後瀏覽日:2017/01/07),頁175以下。
[9] 地球圖輯隊,月經不潔要隔離 尼泊爾女孩因傳統習俗身亡,20161222日,網址:https://dq.yam.com/post.php?id=7031(最後瀏覽日:2017/01/07
[10] 可參考:Jeffrey C. Alexander著、吳震環譯,文化社會學:社會生活的意義,五南出版,2008年,頁82以下。
[11] 本文中有關魔神仔的原始文獻,主要參考:林美蓉、李家愷,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五南出板,2014李家愷,台灣魔神仔傳統的考察,國立政治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12] 李羽蝶,瑞典皇宮有阿飄! 王后坦言有鬼「很刺激」,華視,201714日,網址:http://news.cts.com.tw/cts/international/201701/201701041838041.html#.WHEXK_l97IU2017/01/08
[13] 參考:Adaptations, Theatre and Culture,從電影《禮儀師之奏鳴曲》:論死亡、身體和現代人的關係,網址:http://almazculture.blogspot.tw/2010/03/2009.html(最後瀏覽日:2017/01/07
[14] Arthur Wolf著、張珣譯,神、鬼和祖先,思與言,353),頁233-289
[15] 參考:胡正恆,事關非人——蘭嶼海龜異想,人類學的異想世界,20083月,網址:http://www.jacksonhu.tcu.edu.tw/myweb/2008anthrovisions01-13.pdf最後瀏覽日:2017/01/07
[16] 參考:壹讀,為什麼有的東西讓我們感到害怕,有的卻覺得詭異且毛骨悚然?,網址:https://read01.com/eoPNRP.html(最後瀏覽日:2017/01/07
[17] 李家愷,台灣魔神仔傳統的考察,國立政治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18] 何嘉雯,從神學和宣教進路探究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千與千尋》之浮世繪及解脫迷思之出路,環球華人宣教學期刊,第46期,201610月,網址:http://ojs.globalmissiology.org/index.php/chinese_t/article/viewFile/1935/4339最後瀏覽日:2017/01/07
[19] Carroll, Noel. "The Philosophy of Horror, or." Paradoxes of the Heart (1990): 14-17.
[20] 參考:壹讀,為什麼有的東西讓我們感到害怕,有的卻覺得詭異且毛骨悚然?,網址:https://read01.com/eoPNRP.html(最後瀏覽日:2017/01/07
[21] 張悅,閾限理論視角下的道教驅邪活動研究,宗教學研究,2014年第3期,頁65
[22] 參:張悅,閾限理論視角下的道教驅邪活動研究,宗教學研究,2014年第3期,頁65
[23] 參:林美蓉、李家愷,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五南出板,2014年,頁290-291
[24] 參:瞿海源,探討台灣民眾的神秘經驗,收於:瞿海源主編,宗教、術數與社會變遷(三),巨流出版,2013年,頁215-250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雨神眷顧的平原〉簡媜

蘭陽平原 以前對於課本選簡媜的課文,選了標題響亮的〈水經〉,內容則是有「在頂樓癱瘓一個星期」、「白開水好.好.喝 ── 」這種令人有點無言的文字,並對為何要選這篇感到困惑。 新課綱課文改從其散文集《微暈的樹林》中,選了〈雨神眷顧的平原〉,看得出她對故鄉的無限眷戀,誠摯的文筆讓隧道另外一端的我,似乎已經打破隧道的地理阻隔,以前我的心遺留在指南山麓,現在又多了一塊,雨神眷顧的所在!

以多元文化主義分析顧玉玲《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p.142-260

最近得知108新課綱國文選文已有版本選錄顧玉玲〈俊興街二二四巷〉,正出自兩年前我曾經讀過這本涵蓋多元文化主義,並以移工及勞動權為主題的好書 《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 ,茲將當時所撰心得予以分享。 在閱讀 《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 之前,「逃逸外勞」這個詞彙仍是在網路新聞上隨時有最新新聞的關鍵字,例如今年三月在中國時報「地下仲介猖獗 逃逸外勞逾5萬」一文內,即提到:「美國公布人權報告指控臺灣歧視外勞,據勞動部資料統計,行蹤不明的逃逸外勞,2016年已有5萬3734人,但同年僅查獲2萬678人,勞動部估計,平均每100名外勞,有4人會逃跑,目前至少有超過5萬名逃逸外勞藏匿國內,從事非法打工,也影響治安。」[1]勞動部簡約的說法,立刻說外勞們「也影響治安」,讀了指定讀物後更是感慨良多,因為勞動部的發言,正好坐實官方也在歧視外勞的事實,距離作者撰寫本書約莫近10年過去,似乎也沒有太多改變,難怪美國的人權報告會如此定調,也不足為奇了。 顧玉玲《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一書,故事主軸涉及 群體成員身分(group membership) 為「外勞」的菲律賓人士,外勞在臺灣沒有被善待之現象,有:被仲介剝削、被雇主控制、被視為野蠻人、扣留護照與押金、強迫儲蓄、不自由等情況。本次閱讀範圍,主要是中第二部分〈漂浪之歌〉及第三部分〈問長路〉,這兩部分主要講述一群NTN(逃跑外勞)的故事,外勞之所以逃跑,的確有少數人士被繁華的臺灣社會給誘拐(例如第233頁以下,臺籍重度脊隨身心障礙者令狐楚之外勞伊達,雇主善待伊達卻遭其拋棄),但絕大多數,都是受不了雇主的 馬克思(Marx)「階級剝削」(exploitation) [2]——輕的像超時工作[3]及沒有休假[4]、強加不合理之工作[5],重的有性騷擾(如第142頁以下長期被雇主性騷擾之女孩),甚至有性侵(如第143頁被性侵一整年還被誣指偷一千元的尤莉)等等,工作的繁重危險,基本人權飽受侵犯,尤其在合法前提下,現行法制形成雇主、仲介及外勞三者間之緊密連結,有時候淪為「弱弱相逼」[6]之窘況,往往造成「雇主可以換工人,工人不能換老闆」之不自由狀況,外勞擔憂來臺前付出大筆仲介費將化為烏有,而無法與雇主、仲介對抗,尤其「不良」的雇主更是充滿階級與種族之歧視,為了剩餘價值最大化剝削外勞,使得外勞儼然成為奴隸,形成勞動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