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境之外

今年我們要從大學畢業了,豔麗的百年樓鳳凰花正如同那年我踏入的時候一樣,紅的耀眼。在畢典拍照的時候,僅在百年門口駐足。我沒有心思去多看它一眼,雖然天氣悶熱佔了極大的因素,但觸景傷情才是我不願意駐足欣...

Flash 動畫



  高中好友不能理解我的X計畫裡老是放不進去他的摯愛。我想,這和我踏入這裡時,那股盤根錯節的眷戀,密切相關。可以說,我這輩子第一次踏入大學校園,就是這裡。小學營隊的隊輔學姐,正是政大的學生,隔了數年查到的資訊,他在九二一那年到了南投當英文教師,但沒多久就是大地震,不曉得他的近況如何了。回到原題,這就是我對政大埋下的第一印象。所以在高中時期的大學夢,我沒有被台大的迷思困擾太久,但政大則是我思思念念的學校。
  
   但四年過去了,我很汗顏成為百年的叛徒,不當中文系教授了。不是說這裡給我的關懷與栽培不夠多,而是我自己深知我的夢想,不是在這裡。所以我就成為一顆蒲公英的種子,飄揚到法學院,但我忘不了我的根,卻也割捨不了我的新天地。好貪心啊,還沒有生根發芽,就這樣子享受指南山給我的左右逢源,不過,這一點一滴的恩惠,我是不可能忘記的。

  畢業典禮帶來的感傷沒有謝師宴多,謝師宴帶來的悸動也沒有我獨步上山的那股哀愁。在這裡,我的祖父在生命的最後半年,經過指南校園兩次。想起推甄上榜時,他告訴我日治時代要怎麼走到貓空的方式,雖然他總是忽視北宜高業已通車了。想到這些點滴,自我的期許,家人的祝福,雖然這四年也不是一帆風順與幸福快樂,但我真的悠遊自得,九死無悔。
  
  書唸得多、事情看得越多,漸漸對於我的職業生涯規劃有了一個清楚的輪廓,但還是不斷地游移著,因為世事難料。我只得不斷地增添自己的材薪,以求以不變應萬變。雖然九月我也要離開這裡了,但我的心和這個部落格的標題一樣,是不會變的。
  
  和室友到機場送走了前室友,雖然離別不是永別,但四年的歲月的確嘎然而止了。能有多少無奈與悲歡呢?遙望天空,在國境之外,鴻鵠之志該敦促自己莫再徬徨與迷惘,雖然條條大路未必通羅馬,但通向理想,只要有恆,又有何難呢?
  
  這四年,我很感恩,感謝師長,以及所有的同學們。畢業未必要快樂,但祝福大家,都有光明的前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雨神眷顧的平原〉簡媜

蘭陽平原 以前對於課本選簡媜的課文,選了標題響亮的〈水經〉,內容則是有「在頂樓癱瘓一個星期」、「白開水好.好.喝 ── 」這種令人有點無言的文字,並對為何要選這篇感到困惑。 新課綱課文改從其散文集《微暈的樹林》中,選了〈雨神眷顧的平原〉,看得出她對故鄉的無限眷戀,誠摯的文筆讓隧道另外一端的我,似乎已經打破隧道的地理阻隔,以前我的心遺留在指南山麓,現在又多了一塊,雨神眷顧的所在!

以多元文化主義分析顧玉玲《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p.142-260

最近得知108新課綱國文選文已有版本選錄顧玉玲〈俊興街二二四巷〉,正出自兩年前我曾經讀過這本涵蓋多元文化主義,並以移工及勞動權為主題的好書 《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 ,茲將當時所撰心得予以分享。 在閱讀 《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 之前,「逃逸外勞」這個詞彙仍是在網路新聞上隨時有最新新聞的關鍵字,例如今年三月在中國時報「地下仲介猖獗 逃逸外勞逾5萬」一文內,即提到:「美國公布人權報告指控臺灣歧視外勞,據勞動部資料統計,行蹤不明的逃逸外勞,2016年已有5萬3734人,但同年僅查獲2萬678人,勞動部估計,平均每100名外勞,有4人會逃跑,目前至少有超過5萬名逃逸外勞藏匿國內,從事非法打工,也影響治安。」[1]勞動部簡約的說法,立刻說外勞們「也影響治安」,讀了指定讀物後更是感慨良多,因為勞動部的發言,正好坐實官方也在歧視外勞的事實,距離作者撰寫本書約莫近10年過去,似乎也沒有太多改變,難怪美國的人權報告會如此定調,也不足為奇了。 顧玉玲《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一書,故事主軸涉及 群體成員身分(group membership) 為「外勞」的菲律賓人士,外勞在臺灣沒有被善待之現象,有:被仲介剝削、被雇主控制、被視為野蠻人、扣留護照與押金、強迫儲蓄、不自由等情況。本次閱讀範圍,主要是中第二部分〈漂浪之歌〉及第三部分〈問長路〉,這兩部分主要講述一群NTN(逃跑外勞)的故事,外勞之所以逃跑,的確有少數人士被繁華的臺灣社會給誘拐(例如第233頁以下,臺籍重度脊隨身心障礙者令狐楚之外勞伊達,雇主善待伊達卻遭其拋棄),但絕大多數,都是受不了雇主的 馬克思(Marx)「階級剝削」(exploitation) [2]——輕的像超時工作[3]及沒有休假[4]、強加不合理之工作[5],重的有性騷擾(如第142頁以下長期被雇主性騷擾之女孩),甚至有性侵(如第143頁被性侵一整年還被誣指偷一千元的尤莉)等等,工作的繁重危險,基本人權飽受侵犯,尤其在合法前提下,現行法制形成雇主、仲介及外勞三者間之緊密連結,有時候淪為「弱弱相逼」[6]之窘況,往往造成「雇主可以換工人,工人不能換老闆」之不自由狀況,外勞擔憂來臺前付出大筆仲介費將化為烏有,而無法與雇主、仲介對抗,尤其「不良」的雇主更是充滿階級與種族之歧視,為了剩餘價值最大化剝削外勞,使得外勞儼然成為奴隸,形成勞動異化(

鬼怪、魔神仔的文化人類學研究

壹、緒論 貳、瑪麗‧道格拉斯《潔淨與危險》(Purity and Danger)理論概述 參、鬼怪、魔神仔之概述 肆、鬼怪、魔神仔之污、淨分析 伍、結語 壹、緒論 本文主要採用理論為:瑪麗‧道格拉斯( Mary Douglas ),〈污染象徵秩序〉,收於: Jeffery C. Alexander 、 Steven Seidman ,《文化與社會》 (Culture and Society) ,吳潛誠編(台北:立緒, 1998 ),頁 186-193 ,合先說明 [1] 。 本文的研究主題主要涉及宗教人類學研究,蓋此領域研究涵蓋以下概念,包括:純淨與污染(包括飲食與身體接觸的禁忌)、犧牲獻祭、入會儀式、通過儀式、異象追尋、朝聖、神靈附身、先知、學習、祈禱與道德行動 [2] 。而本文特別關注的「鬼怪、魔神仔」案例,則除了純淨與污染外,更擴及到異象追尋或神靈附身等領域。 貳、瑪麗‧道格拉斯《潔淨與危險》(Purity and Danger ) 理論概述 道格拉斯指出,對污穢的古老看法為:「污穢是脫序的事物。」污穢涵蓋了所有被制度化系統排斥的事物,污穢是象徵系統分類下的副產品。其定義汙穢為「錯位的事物」( matter out of place ),而且是在秩序管理的過程中,所需要摒除不合宜的成分。而這樣的象徵,不僅是一種身體上或物質事物上的秩序,也包括對時間與空間的規範 ; 象徵秩序的創造與確立並不總是存在,異例與模糊性往往挑動著新想法 [3] 。作者認為污穢是相對性的概念,如鞋子不髒,但放到餐桌便是骯髒,認知早就被先驗所決定,感知主體在所有感官刺激中只選擇我們所關心的,我們所關心的又是被尋求規律的傾向所主宰。 透過感知,每個社會有其獨特的分類,進而建立了一套模式或者建構了一套秩序,換言之,每一種文化中都存在一些關於自然秩序的概念,而所謂的自然秩序是一種分類系統,它能讓我們充分理解身邊的世界。而這個分類系統,至少包括兩種系統: ⑴ 社會的準則,亦即什麼可做什麼不可做,並不只是規範行為,還更基本地將事實區分為形式與結構,即構成人類基本思想的形式; ⑵ 規範存在更根本的層次,是事物根本的定義,這獨立或先於道德判斷 [4] 。但隨著學習過程或認知上的轉變,模式也會有所改變,既定秩序將發生變化,這些改變使得原有的認知結構必須做修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