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7的文章

《阿罩霧風雲Ⅱ:落子》影評

李崗監製、許明淳導演的《阿罩霧風雲Ⅱ:落子》,這部電影主要透過臺灣「阿罩霧( Attabu ,今名霧峰)林家」 [1] 三位主要人物:林祖密 [2] 、林獻堂及林正亨的經歷,重現在兵馬倥傯的大時代中,渠等根據自己信念抉擇人生的下一步,而有不同的際遇及後果。其中,林家下厝系的林祖密選擇前往中國大陸,投入國父孫中山革命志業,最後不幸遭直系軍閥孫傳芳下屬張毅殺害;林家頂厝系林獻堂在臺灣扛起家族責任,並成立「臺灣文化協會」,以文化致力啟蒙;林祖密之子林正亨則選擇投身共產黨,爾後在白色恐怖時期於馬場町遭到曾經投效的國民黨政府槍決。片名「落子」來自圍棋術語,呼應林獻堂本人熱愛圍棋之故,此命題點出歷代臺灣人當局者迷,以為是棋士,殊不知只是列強操控下的一顆棋子 [3] 。 電影中呈現日本政府對臺灣強而有力之統治,行政、立法及司法三權皆由臺灣總督府所掌控,這些涉及殖民時期臺灣的政治制度運作,有關行政部分例如總督府初期的統治策略採兩面策略:亦即籠絡士紳的懷柔,又選出保正甲長嚴格監控臺灣人民 ; 司法部分則有林獻堂等人為「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之後引起的「治警事件」而遭到司法審判的部分。另外關於選舉部分,亦提到 1947 年陳儀宣佈暫緩臺灣地方選舉的史實。 此外,當中國大陸遭軍閥割據時,國際間「民族自決」興起,林獻堂遂主導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有關民族自決部分,與國際政治密切相關,係指依據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在沒有外部壓迫或干擾的情況下,人民可以自由決定他們的政治地位,並自由謀求他們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 日本在殖民時期推行同化政策,及後期演變成皇民化政策,涉及政治文化及政治社會化的議題。林獻堂在皇民化政策尤烈之際,仍創辦「霧峰一新會」傳承漢人文化,顯見其不忘本之心志。 而國共內戰過程中,林正亨政治社會化的過程亦耐人尋味,其之所以從國民黨變成共產黨的心路歷程實值得探究。林正亨曾效忠國民黨政府,卻在滇緬作戰時,身負重傷未得到部隊的妥善安置 ; 寫信給蔣中正,希望表彰父親林祖密之義行則未獲回覆。從而,像棄子一般的林正亨選擇投靠共產黨的妹妹林雙盼。尤其在滇緬作戰時,曾經從死去的日軍身上搜出日本太陽旗,上寫著「臺中師範學校」,以及臺灣鄉親的祝福,本為同根生,在異地卻相煎何太急,這是何等地諷刺?這令林正亨不勝感慨,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同胞相殘窘況,可肇因於 1942 年臺灣實施陸軍特別志願兵

鬼怪、魔神仔的文化人類學研究

壹、緒論 貳、瑪麗‧道格拉斯《潔淨與危險》(Purity and Danger)理論概述 參、鬼怪、魔神仔之概述 肆、鬼怪、魔神仔之污、淨分析 伍、結語 壹、緒論 本文主要採用理論為:瑪麗‧道格拉斯( Mary Douglas ),〈污染象徵秩序〉,收於: Jeffery C. Alexander 、 Steven Seidman ,《文化與社會》 (Culture and Society) ,吳潛誠編(台北:立緒, 1998 ),頁 186-193 ,合先說明 [1] 。 本文的研究主題主要涉及宗教人類學研究,蓋此領域研究涵蓋以下概念,包括:純淨與污染(包括飲食與身體接觸的禁忌)、犧牲獻祭、入會儀式、通過儀式、異象追尋、朝聖、神靈附身、先知、學習、祈禱與道德行動 [2] 。而本文特別關注的「鬼怪、魔神仔」案例,則除了純淨與污染外,更擴及到異象追尋或神靈附身等領域。 貳、瑪麗‧道格拉斯《潔淨與危險》(Purity and Danger ) 理論概述 道格拉斯指出,對污穢的古老看法為:「污穢是脫序的事物。」污穢涵蓋了所有被制度化系統排斥的事物,污穢是象徵系統分類下的副產品。其定義汙穢為「錯位的事物」( matter out of place ),而且是在秩序管理的過程中,所需要摒除不合宜的成分。而這樣的象徵,不僅是一種身體上或物質事物上的秩序,也包括對時間與空間的規範 ; 象徵秩序的創造與確立並不總是存在,異例與模糊性往往挑動著新想法 [3] 。作者認為污穢是相對性的概念,如鞋子不髒,但放到餐桌便是骯髒,認知早就被先驗所決定,感知主體在所有感官刺激中只選擇我們所關心的,我們所關心的又是被尋求規律的傾向所主宰。 透過感知,每個社會有其獨特的分類,進而建立了一套模式或者建構了一套秩序,換言之,每一種文化中都存在一些關於自然秩序的概念,而所謂的自然秩序是一種分類系統,它能讓我們充分理解身邊的世界。而這個分類系統,至少包括兩種系統: ⑴ 社會的準則,亦即什麼可做什麼不可做,並不只是規範行為,還更基本地將事實區分為形式與結構,即構成人類基本思想的形式; ⑵ 規範存在更根本的層次,是事物根本的定義,這獨立或先於道德判斷 [4] 。但隨著學習過程或認知上的轉變,模式也會有所改變,既定秩序將發生變化,這些改變使得原有的認知結構必須做修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