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09的文章

大安生活圈

開頭先援引王澤鑑老師在不當得利這本書的序言說的:「在遠處傳來的鐘聲中,沉思那歷經兩千來發展的不當得利。」今天上完不當得利之後,想到公館買書、看書,順便瞭解一下九月之後的生活圈,但也讓我處處驚奇。  暢... 順著不熟悉的方向走,第一棟嶄新的建築是物理系館。雖然白走這一趟,但我知道要再繞出去。之後走到中研院天文科學研究所的工地,再走過去是台大資訊科學系了。但看到不遠處,有一棟新建築,果然就是傳說中的霖澤館。 再繼續走下去,就是萬才館了。之前有學長跟我說,你來這裡看看之後,就會開始專心準備這裡了,看到風景還不錯,我也能確信這句話之真正性。 但最讓我驚喜者,就是步出萬才館外,不遠處,十字路口斜對面,媽媽咪呀,我高中的母校和平高中就在那。不到4分鐘的路程吧,也難怪高中老師曾暱稱我們自己叫做「台大附中」。 而距離我的菸酒所呢,之前所長說是5分鐘。我沿著復興南路二段直走轉個彎,慢慢走7分鐘,果然也來到校門口。真的,要來這裡修課甚至旁聽,真的是有夠近的。但最好玩的莫過於我繞了一大圈,從台北縣文山區到台北市大安區,又從台北市文山區回到台北市大安區求學了,真的是非常有緣。 目前我的X計畫應該是Y碩士,所以另外一個目標,除了念茲在茲的C大外,T大光是這樣子的環境與地理位置,又要把我吸走了......但我可不是見異思遷的人呀,要堅持本心。 文末再附上最後兩張照片,當作這篇表達驚奇文章的結尾。

Ich bin fleißig.

當最後一科分數出來之時,2009年7月7日,我以216學分之姿,篤定要從大學畢業了。雖然在四年內換到兩個學士、一個學程,也因為不延畢的因素,導致最後一學期還是基於興趣考量多修了13學分,但真要和「大學... 不過,我或許錯了。四年內,我逃避去加強英文,也沒有去學習第二外語。課業繁重是我的藉口(儘管也是事實),「貪多嚼不爛」這句話的真諦我也算是徹底體會了,但是不是已然覺悟?我想在輪迴沒有結束之前,可能還會繼續如此下去。    這個暑假開始學習德文,補習班那雖然還是一直在聽課,但我已有警覺意識,該要整理出「一本書主義」的寶典,免得考試前又要貪多嚼不爛了。    雖然學期末再度前往綜院的中心繳交報告,也由於大四上有兩門課在這裡附近上課,這樣子的環境,老實說,除了校名、師資、資源外,這樣的「建築」,除了窗外風景還不錯外,總是缺少了一股魅力。    但我真的有辦法愛上羅斯福嗎?自己的矛盾,遲早要解決的。

國境之外

今年我們要從大學畢業了,豔麗的百年樓鳳凰花正如同那年我踏入的時候一樣,紅的耀眼。在畢典拍照的時候,僅在百年門口駐足。我沒有心思去多看它一眼,雖然天氣悶熱佔了極大的因素,但觸景傷情才是我不願意駐足欣...   高中好友不能理解我的X計畫裡老是放不進去他的摯愛。我想,這和我踏入這裡時,那股盤根錯節的眷戀,密切相關。可以說,我這輩子第一次踏入大學校園,就是這裡。小學營隊的隊輔學姐,正是政大的學生,隔了數年查到的資訊,他在九二一那年到了南投當英文教師,但沒多久就是大地震,不曉得他的近況如何了。回到原題,這就是我對政大埋下的第一印象。所以在高中時期的大學夢,我沒有被台大的迷思困擾太久,但政大則是我思思念念的學校。       但四年過去了,我很汗顏成為百年的叛徒,不當中文系教授了。不是說這裡給我的關懷與栽培不夠多,而是我自己深知我的夢想,不是在這裡。所以我就成為一顆蒲公英的種子,飄揚到法學院,但我忘不了我的根,卻也割捨不了我的新天地。好貪心啊,還沒有生根發芽,就這樣子享受指南山給我的左右逢源,不過,這一點一滴的恩惠,我是不可能忘記的。   畢業典禮帶來的感傷沒有謝師宴多,謝師宴帶來的悸動也沒有我獨步上山的那股哀愁。在這裡,我的祖父在生命的最後半年,經過指南校園兩次。想起推甄上榜時,他告訴我日治時代要怎麼走到貓空的方式,雖然他總是忽視北宜高業已通車了。想到這些點滴,自我的期許,家人的祝福,雖然這四年也不是一帆風順與幸福快樂,但我真的悠遊自得,九死無悔。      書唸得多、事情看得越多,漸漸對於我的職業生涯規劃有了一個清楚的輪廓,但還是不斷地游移著,因為世事難料。我只得不斷地增添自己的材薪,以求以不變應萬變。雖然九月我也要離開這裡了,但我的心和這個部落格的標題一樣,是不會變的。      和室友到機場送走了前室友,雖然離別不是永別,但四年的歲月的確嘎然而止了。能有多少無奈與悲歡呢?遙望天空,在國境之外,鴻鵠之志該敦促自己莫再徬徨與迷惘,雖然條條大路未必通羅馬,但通向理想,只要有恆,又有何難呢?      這四年,我很感恩,感謝師長,以及所有的同學們。畢業未必要快樂,但祝福大家,都有光明的前程。